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南起浙江杭州,北抵首都北京,一路流经江南水乡、齐鲁大地、燕赵沃野,京杭大运河迤逦千里,绵延千年。日前,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今年补水启动早、时间长,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流动的水,是京杭大运河的生命所在。长期以来,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一些河道处于断流状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势在必行。
闸门缓缓抬升,汩汩清水涌动。“大运河有水了,咱打心眼儿里高兴。”今年78岁的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村村民王和平说。4月4日,随着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和天津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新开河耳闸开启,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今年京杭大运河补水有何特点?有哪些生态效益?如何实现从补水到有水再到水长流?
补水复畅流——
今年补水启动早、时间长
四女寺枢纽工程,是此次补水的关键节点。
“这里是三路补水的交汇点。”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四女寺枢纽工程管理局局长张如旭说,从岳城水库而来的水流经此处,经过节制闸控制,进入南运河。同时,南水北调水、黄河水等补水水源在刘茂庄闸处汇合后,穿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一并汇入南运河。执行调度令、启闭闸门、开展水文测验,张如旭和同事们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补水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