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作者:蔡倩(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所承载的重要价值和使命,为我们在更高起点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静心引导和栽培。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取决于日常的精准滴灌。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将大学生思想引领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做学生人生关键期的思想引领者和政治领路人,持续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坚持导向思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导向正确与否是关乎根本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鲜明的导向性,其重要使命就是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导向思维,还应聚焦重点与关键、精准用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以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大德”涵养体系,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持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坚持深度指向,营造育人育心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是否有质量、有分量,更取决于教育的深度。教育的深度,重在思想深度;教育的力量,重在思想力量;教育的水平,重在思想水平。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人心上?核心就是要用心用情做实做细思想政治教育。这意味着,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入细致了解每个学生个体需求;另一方面